課程資源

深碗型課程

(一)課程簡介:
為使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培養較高層次的學習與實作能力,本校深碗型課程之操作方式為:講授課程實作課程之組合,即講授課程的X學分外再加至多2學分的實作課程
實作課程之內容須包含如:專案報告、案例研究、展出公演等,凡是學生需要額外花時間努力,並可提出具體學習成果者,均可計入。

(二)課程規範:
  1. 開設於日間學士班大二(含)以上的系專業課程,每系每學期至多申請3門
  2. 若因課程所需,可邀請校外講者至課堂演講,一學期以兩次為限,若演講安排於課外時間,則次數不限。
  3. 實作課程屬外加學分課程,若講授課程已涵蓋實作學分,則不得申請此類課程。
  4. 講授課程與實作課程須為同一位授課教師。

(三)實施方式:
  1. 開課:
    1. (1)開課單位需檢附深碗型課程申請表,並經系、院課程委員會及教務處審核通過。
    2. (2)每1門深碗型課程,除講授課程外,需搭配增開1門實作之選修課程(課名:講授課程+實作)
    3. (3)其學分計算方式為:講授課程學分數外加實作學分數(至多2學分)。
    4. (4)講授課程可單獨選修,但實作學分之選修必需搭配講授課程。
    5. (5)如經審核通過,需於該課程之開課資料備註寫明「本課程為深碗型課程」。
  2. 鐘點:教師鐘點以課程學分合併外加學分計算,依據本校「教師授課時數與鐘點核計辦法」核發。

(四)補助:
如經審核通過,將視該年度編列之專款或計畫經費酌予補助課程支出,並於當學期期末繳交一份課程成果報告。

相關連結:https://regcurri.thu.edu.tw/zh_tw/ApplicationForms
承辦單位:東海大學教務處
(院)微學分課程

(一)課程簡介:
為鼓勵學生透過演講式課程汲取跨領域知識,自我規劃學習主題,本校將推動以學院為主軸,匯集所屬學系或跨院系各類型態講座,依社會、生態、經濟及文化永續四大類型整合,並給予選修學分。

(二)課程規範:
  1. 課程以日間學、碩士班為主,由院開設。
  2. 課程以專題演講為主要形式,具明確主題的系列式演講,且須符合四大永續主軸。
  3. 其演講場次不得與通識中心微學分課程重複認列

(三)實施方式:
  1. 開課:
    1. (1)開課單位需檢附微學分課程申請表(含固定演講時段及場次主題),並經院課程委員會及教務處審核通過。
    2. (2)如經審核通過,需於該課程之開課資料備註寫明「本課程為微學分課程」「場次學分標準(填場次:學分數) 」。每學期至多可安排3學分之演講場次(場次安排時間為第1-16週)。
    3. (3)課程教師須於開學第一週向學生說明修課規定,課程以0學分開授,待課程教師於期末檢核參與場次完成後,提供學生名單及對應的學分數給課務組進行選課資料輸入。
  2. 鐘點:課程教師之鐘點數統一以1小時授課時數計算。
  3. 選課:學生於規定之選課時程登記加選,微學分演講時段不得與其他課程衝堂。
  4. 成績:微學分課程之成績採計為通過及不通過,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四)補助:
如經審核通過,將視該年度編列之專款或計畫經費酌予補助課程支出,並於當學期期末繳交一份課程成果報告。

相關連結:https://regcurri.thu.edu.tw/zh_tw/ApplicationForms
承辦單位:東海大學教務處
課程模組

(一)課程簡介:
  1. 為鼓勵教師跨系、院合作課程,提供學生跨域主題整合的學習,由不同院、系教師,開設二至三門主題相似的獨立課程,組成一個跨院、系課程模組。
  2. 教師仍保留原有課程教學方式,提供不同學系的學生有機會在跨域主題上交流學習,亦藉此機會提供跨系院教師相互交流合作。

(二)課程規範:
  1. 若因課程所需,可邀請校外講者至課堂演講,一學期以兩次為限,若演講安排於課外時間,則次數不限
  2. 課程以日間學士班為主。

(三)實施方式:
  1. 開課:
    1. (1)由教師提出申請,需檢附課程模組申請表,並經教務處審核通過
    2. (2)經審核通過,需於該課程之開課資料備註寫明「本課程為課程模組」「課程模組名稱」
  2. 授課模式:
    1. (1)模式一:課程模組開課時間相同,可針對課程共同主題,至多於三至五週併班上課
    2. (2)模式二:課程模組開課時間不同教師至多於三至五週至另一門模組課程進行交換教學
    3. (3)模式三:課程模組開課時間不同另尋課程外時間共同上課,進行相同課程主題的合作教學至多三至五週

(四)補助:
如經審核通過,將視該年度編列之專款或計畫經費酌予補助課程支出,並於當學期期末繳交一份課程成果報告。

相關連結:https://regcurri.thu.edu.tw/zh_tw/ApplicationForms
承辦單位:東海大學教務處
微課程

(一)課程簡介:
為補足院、系整合式課程不足之知識,規劃特定主題之系列學習活動,協助學生達成修習院、系整合式課程必須具備的認知或技能。

(二)課程規範:
  1. 微課程以日間學士班為主,由院、系開設。
  2. 微課程須與院、系整合式課程開設於同一學期。
  3. 微課程須於開課前一學期配合院、系整合式課程提出申請,不得於當學期補開。
  4. 一門院、系整合式課程至多可配合開設二至四門微課程。
  5. 微課程進行方式以授課、工作坊、實作研習為主。
  6. 若此微課程須採密集授課者,需經系、院課程委員會通過後送教務處審核。
  7. 若因微課程所需,可邀請校外講者至課堂演講,一學期以兩次為限,若演講安排於課外時間,則次數不限
  8. 每系列學習活動負責教師規劃該系列學習活動之課程形式、師資專長、課程大綱、授課進度與內容,並使用本校愛學網(iLearn)數位平台即時融入教學互動模式,記錄學生出缺席、考核學習成效等相關事務。

(三)實施方式:
  1. 開課:
    1. (1)開課單位需檢附微課程申請表,並經系、院課程委員會及教務處審核通過。
    2. (2)如經審核通過,依開課單位規劃及公告選課時程登記加選,需於該課程之開課資料備註「本課程為微課程」以及「配合開設之院、系整合式課程名稱」
  2. 選課:學生修習微課程時段不得與其他課程衝堂。
  3. 學分採計:
    1. (1)相同主題系列課程之每一單元以18小時為單位設計,依規定修習每一單元課程(18小時),可獲1學分認證。
    2. (2)課程教師於期末登錄成績,成績納入學期、學年、畢業成績平均計算。
    3. (3)學生不得修習與正式課程名稱相同或課程內涵相似之微課程。
  4. 鐘點:課程教師授課鐘點數,以1小時授課時數計算。

(四)補助:

相關連結:https://regcurri.thu.edu.tw/zh_tw/ApplicationForms
承辦單位:東海大學教務處
學生自主學分課程

(一)課程簡介:
本校鼓勵學生創造自己想要學習的課程,學生可尋找相關專業的授課教師一起規劃課綱內容,設計專屬的主題課程,也讓更多對此課程有興趣的同儕們一起加入其中,創造更完整的學習經驗。

(二)課程規範:
  1. 課程以日間學士班為主,由院開設,每院每學期以兩門為上限,每門課至多兩學分。
  2. 課程教師需為本校專任或兼任師資,一名為限。
  3. 若因課程所需,可邀請校外講者至課堂演講,一學期以兩次為限,若演講安排於課外時間,則次數不限
  4. 自主學習課程主題不得與本校既有正式課程重疊或取代之。

(三)實施方式:
  1. 開課:
    1. (1)由十名(含)以上學生共同發起,學生須主動提出課程名稱/主題,包含課程大綱、課程內容、評量方式,並尋找合適的課程教師,由教師從旁協助課程進行。
    2. (2)開課需檢附學生自主學分課程申請表,課程需經院課程委員會及教務處審核通過,並於每學期規定開課期間辦理開課。
    3. (3)如經審核通過,需於該課程之開課資料備註寫明「本課程為學生自主學分課程」
  2. 選課:
    1. (1)該學期修習課程總學分數,仍需依學則第16條之學分上、下限規定選課。
    2. (2)課程需開放予全校學生選修。
    3. (3)選課人數達15人即可開課。

(四)補助:
如經審核通過,將視該年度編列之專款或計畫經費酌予補助課程支出,並於當學期期末繳交一份課程成果報告。

相關連結:https://regcurri.thu.edu.tw/zh_tw/ApplicationForms
承辦單位:東海大學教務處

教師社群

簡介
為使教師能有更開放的思考及跨領域教學知能,與不同領域的教師進行合作,鼓勵積極從事教學的精進與創新,並和學生共學共創,教師可依議題需求組織教師社群,經由定期的聚會,逐次發展出跨域教材、跨域課程模組、跨院系的整合式課程、學習服務團隊以及各種類型的學程等。

其主要目的包括:

1.因應學生特質、社會變遷、科技快速更新等系環境變化下,前瞻思考與統整合能力之需求,大學課堂教材、教學法與評量方式等,進行調整與改變的需要。

2.校內教學創新從教師個人課程到社群共創群組課程,亟待系統性跨域整合,以落實教學改變的基礎。

3.推動教學實踐研究,實現教研合一的教師個人生涯與校務發展理想。

申請日期或期間: 每學期初
申請資格/對象: 教師
相關連結:東海大學109年度教師自我成長社群申請辦法

新進教師輔導

傑出/優良教師獎勵

簡介
為提昇本校優良教學風氣及教學品質,獎勵從事創新教學之教師,特訂定獎勵教師教學辦法。
本獎勵之申請,每學年辦理一次,自第一學期開學日起受理,申請人應至教務處網頁下載表格檢附個人資料表、教學優良獎或教學傑出獎申請表及第五條所列資料,並依「東海大學獎勵教師教學審查資料製作指引」繳交書面及光碟資料,於公告期限內向所屬單位主管提出申請,經系、院教評會通過後送交教務處。

申請流程請見法規專區東海大學獎勵教師教學辦法。
相關網址:歷年教師教學獎勵名單
承辦單位: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教學空間、器材借用

東海空間網
簡介
提供校內空間資訊整合,並推動空間借用線上化作業,自105學年度第二學期起,整合教務處課務組、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學務處所管理之164個教室及場地,並由電子計算機中心同仁開發系統,提供學生及校內教職員透過統一之介面進行空間資訊查詢與場地借用。學生社團及教職員可線上登記借用,後端由課務組與課外組進行線上簽核即可完成借用手續。

相關連結:東海空間網
承辦單位:教務處課務組
課程錄製攝影棚-SS105攝影棚
SS105攝影棚簡介
攝影棚為提供線上課程的教材錄製而建立之專業攝影棚,有專業4K攝影機,能拍出高畫質影像,附有專業讀稿機與65吋大型觸控式螢幕可結合簡報教學。現場有後製特效使用的專業背景綠幕,專業無線麥克風確保收音清晰,各式LED燈具、冷光燈、隔音設備。攝影棚提供導播機與剪接軟體,提供即時去背功能與剪接作業用。

設備:
1. 專業攝影機 SONY PXW-Z150 4K - 壹台
2. SONY AWS-750 攜帶式多合一轉播工作站 - 壹台
3. 硬體壓縮錄影盒VIDPROREC Blackmagic H264 - 壹台
4. 平板螢幕式讀稿機洋銘 TP-300 - 壹台
5. 65吋液晶觸控螢幕 - 壹台
6. 專業冷光燈VISIO SH5504 - 玖盞
7. 佛式燈具VISIO LED Zoom 100 - 貳盞

功能:
1. 專業背景綠幕
2. 提供字幕讀稿機
3. 可以即時去被功能
4. 專業無線領夾麥克風收音
5. H264數位錄影規格

承辦單位:教務處教資中心

使用範例:
課程錄製攝影棚-圖書館數位攝影棚
圖書館數位攝影棚
攝影棚為提供學生一個跨域學習與實作的空間而設,開放學生借用拍攝動態履歷、靜態平面攝影,以及提供教師便利的錄影教學環境、錄製課程教材。

現場備有專業背景綠幕與錄影、導播設備,便於拍攝、去背與後製特效。
環境:專業綠棚、無縫牆

設備:
1. 4K高畫質專業攝影機-1台
2. Full HD 數位導播機-1台
3. 可調式攝影棚LED燈光設備-2組
4. 攝影棚燈組-3盞
5. 靜物去背攝影台-1座
6. 白色背景布-1組
承辦單位:圖書館數位資訊王鑫一 校內分機2870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