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概要

在高教深耕計畫第一階段,本校順利推動博雅學習再深化、由專業到跨域、創新學習生態系統、及社會創新與實踐等四大分項計畫,並接軌校務發展計畫中兩種語言(外語及程式語言)、三項學習(博雅、跨域、數位)與四大永續的精神,發展議題導向、共學共創學習模式,達成「一所具有深厚博雅底蘊的創新卓越大學」的願景,並希望能夠成為全人教育的典範大學、創新人才養成的新創大學以及國際化的卓越大學。

承接第一階段的實施成果,在第二階段希望能持續透過各項教學支持的機制,結合108年度新成立的大渡山-東海AI中心以及全校性AI課程專案推動計畫,深化學生培育的兩種語言和三項學習的成果,並加強第一階段成果的跨領域整合與創造性連結。

在程式語言部分,本校在第二階段將針對全校大一學生,推動AI程式設計語言Python的學習;三項學習中的博雅學習部分,第二階段計畫將全力推動本校於第一階段建置全校博雅學習人才培育體系,培育全校所有學生,使之都具有博雅素養,擴散博雅學習成效(博雅+);在跨域學習部分,第二階段依據第一階段由專業到跨域及創新學習生態系統的推動成果,將專業實習課程與主題式專題擴散與深化到產業實踐場域中實務問題的解決(產業+);在數位學習部分,在第二階段,本校計畫將建置全校性AI學習環境、設計與發展完整的AI學習課程體系,培育學生具備應用AI知識與技能,以與未來產業科技應用接軌(AI+)。

分項計畫

計畫年度 107年-111年

博雅學習再深化:厚植核心能力與品格實踐

/ 計畫一 /

博雅

計畫主持人:龍鳳娣 學務長

「學生學習」是一所學校永遠應該關注的命題,博雅教育課程為本校實踐「深厚博雅底蘊」願景的基石,共同課程的選擇豐富、內涵多樣,是本校長久以來的特色。高教深耕計畫以學生學習為主軸,對應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本分項計畫主要延續其中「策略一:專業宏通」與「構面一:基礎與專業」,著重學生的品格領導力的養成,結合基礎與專業,融合跨領域學習與獨立思考力。每位學生須具備兩種語言能力(外語與程式語言)、經歷三種學習(博雅、跨域、數位學習),並能開啟全球視野、走向國際,能了解並涵容不同文化的底蘊,成為「專業復宏通」、「東西此相逢」的東海人。

由專業到跨域:議題導向跨域創新學院的推動

/ 計畫二 /

跨域

計畫主持人:張嘉修 副校長

東海大學是一所以全人教育的宏觀概念培養學生視野與品格的大學,結合專業與跨域,希望經由至少四年的養成教育,讓學生在知識與自身的品格上都有全面性的發展,以期能與產業發展和社會趨勢相連結,在本次的高教深耕計畫中,我們預計在五年的期程中,逐步推動成立四個議題導向之跨域創新學院(包含雲端數位與創新學院、樂齡生活與科技學院、永續環境與治理學院、文化創意與產業學院等)。議題導向跨域創新學院是本校校務發展願景中「New and Real」的具體落實,從未來世界所面臨的真實議題出發,以東海所累積的能量為基礎,以創新的規劃設計,協助培養有能力解決未來問題的領導人才。

創新學習生態系統:共學共創學習模式與支援體系

/ 計畫三 /

創新

計畫主持人:楊定亞 教務長

本分項計畫希望延續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之「策略二:創新研究」及「構面三:研究與發展」,透過校內外相關資源的整合與連結,建構一共學共創學習模式與支援體系,作為本校培育人才、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及協助教師跨域創新的重要支持系統。創新學習生態系統的建構並將以文化、生態、社會與經濟四個永續作為主題,結合校內創新創業資源,包括達文西共學共創基地、創新創業中心、育成中心等,以及目前校內各個教學與行政相關單位,與校外可能的資源,建構本校的新創生態系統。

社會創新與實踐:社會培力、在地共創與永續機制

/ 計畫四 /

社會創新與實踐

計畫主持人:詹家昌 副校長

本校一直秉持著服務與力行的立校精神,對於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不遺餘力,並結合博雅與勞作教育的推動,師生持續參與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試圖與社區合作,解決問題,並達成目標。在社會服務及社會責任上,東海的傳統及學校的文化是讓東海的師生持續著熱情的元素,再加上本校所預計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設備之資源,結合學校教師之專業及學生的參與,我們已與台中市進行多項的社區服務,包含:東海大學校園內紅土農場、東海別墅的次文化分析/文化傳承/居民光榮感、大肚山周邊小農的誠食夥伴/好氣社區、西屯區的高齡照護平台、台中市雙城記-中區城市再生/黎明社區參與式預算編列、以及預計提出之大肚山上的社區教學等。

東海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
THUHESP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