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海是人文與科技兼備的全人教育典範大學,著重兩大目標:
落實永續、發展國際
為學生打造一所未來大學!
以高教深耕計畫打破單一專業及產業領域,提供與四種學習相關的多種資源,
協助學生養成個人與職涯發展都終身受用的三項特質,
支持學生在學期間多嘗試自我探索、成長和盡情發揮。
快來一起深入了解吧!!
兩大目標
永續發展
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融入通識與系所專業,聚焦人才培育、在地深化,促進公民意識、社會責任與地方發展。
國際接軌
積極國際攬才與招生,提供學生接觸國際交流、多國語言及多元文化價值的共學校園。
三項特質
博雅素養
博雅教育4.0發展課外活動學習模組與永續實作,協助學生品格與領導能力發展,充實內在生命力。
人文關懷
培養學生具備自我認識、生涯規劃、人際溝通、資訊判讀、生命教育與社會關懷等公民素養。
科技能力
引導學生運用數位科技工具、材料及資源等主動學習,加強實務操作,培養探索、創造、邏輯與運算思維及問題解決等能力。
四種學習
自主學習
提升學習動機與引導學習方法,藉由學生社群、社團、宿舍、創新創業等多元管道,激發同儕間共學共創,活用所學並自我實踐。
跨域學習
人文、科學、工程、管理等跨學科的知識整合,創造能應用於職涯與生活的實務學習。
數位學習
活用科技媒體、建立可行動學習的數位教學設施,輔助學生跳脫實地限制的多元學習。
雙語學習
幫助學生具備第二外語和程式語言,增進在校國際交流體驗,也重視培養將系所專業結合AI技術的「雙語」優勢。

一所具有深厚博雅底蘊的未來大學
使命
實踐求真、篤信、力行的精神,研發促進社會進步的科技與知識,培育專業、宏通、多元、開創的東海人
目標
1.推動翻轉教學,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
2. 建立彈性制度,打造積極向上的組織文化
3. 整合科技,實踐目標導向之創新教學
4. 引進校外資源,共同培育永續跨域人才

+

教育部目標與推動構面
學校發展特色
永續實踐精神

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適性發展
◆ 培養「積極自主學習(如何博)」與「主動欣賞他人(如何雅)」的博雅教育4.0
◆ 結合十二年國教,扎根基礎能力,推動培育素養為導向典範課程、教學與教材
◆ 結合跨域與職涯發展,建立學生多元學習與適性探索的機制與平台
◆ 營造雙語友善校園,並推動百城百校、一系所一國際合作的國際交流計畫
◆ 成立「學生實習與成就中心」,實現「學習-實習-就業」的運作機制

從專業、跨域至永續的課程發展
◆ 通識及院系課程將素養、永續、STEAM、創新創業等元素融入跨學科整合,帶動課程轉化與創新
◆ 建構網路大學,活化線上教學平台,提升同步與非同步遠距教學成效
◆ 支持創新課程發展,以議題導向引發學生創意思維,進而自主學習或自組學習社群
◆ 成立跨域創新學院,引進50家企業開設產業微學程,共同育才
◆ 建構全英教學模式與學習環境,均衡師生外語能力發展,培養跨領域的雙語人才

支持教與學的創新培力系統
◆ 協助教師專業發展,引進教學創新策略與從事教學實踐研究
◆ 強化全校數位化、智慧學習的基礎建設,有效支持師生從事AI教研、學習與產學實作
◆ 建立創新創業師培與跨校共享機制,整合創業課程與跨域學習,介接創新創業實踐平台
◆ 逐年活化校園資產,引進校外資源,共同建立科技與產學聚落
提升高教公共性、善盡社會責任,建立永續典範
◆ 優化「勵學基金」運作機制,持續給予學生學習及生活支持
◆ 重整組織,推動全校USR x SDG計畫,引導師生投入偏鄉服務與社會實踐
◆ 設置「智慧零碳園區、東大溪生態園區」等場域,引進外部資源,發展技術聯盟,共育永續人才
◆ 結合校務研究,建構永續素養指標與能源管理平台。攜手外部永續機構共赴ESG、CSR,深耕企業影響力,建立永續大學典範

行政創新、高效治理,邁向未來大學
◆ 建立東海數據2.0,培養IR種子人才,落實事證導向分析與回饋,提升教學品保
◆ 實行校園革新工程管考、團體行政績效考核,全面精進校務行政績效,達成高效治理
◆ 定期出版USR、永續報告書,以校務研究支持影響力評估與管理,落實永續治理
◆ 以高教深耕計畫開創與產業、社會及環境的共創共好,為世界議題帶來創新想法與行動,肩負大學使命與社會責任


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專章
◆ 規劃校園職場國際化用語EPP課程,精進職員跨文化溝通能力,並於行政及教學單位設置外語諮詢窗口
◆ 完整建立外籍教研人員工作權益核心資訊,提供入境、在臺工作等各項支持
◆ 優化國際化行政服務,完善境外生融入校園學習與生活適應的協助措施
◆ 開設華語文課程與微學分,提升境外生華語文應用能力,並與本地生國際共學
◆ 提供外語實習職缺資訊及職涯輔導,增進境外生畢業留臺就業意願

學校推動資安強化專章
◆ 召集資通安全推動組織並配置資安長,評估校園資通安全及資通系統稽核盤點
◆ 全校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並強化教職員資通安全認知與訓練
◆ 落實管控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強化資安防護機制與應變措施
◆ 整併與汰換設備、網路及系統,確保校園資安維護與管理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