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東海大學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全國火星任務科學競賽」已邁入第四年,今年國際學院永續學程首次組成兩個團隊加入參與展示。
由John Jaime Perez Coca助理教授教授的必修課程「 GL: Trends in Global Ecology & Environmental Change (全球生態及環境變遷趨勢)」今年首次與理學院的院整合式課程「創意科學實作專題(一)」合作,與創藝學院「創新科技與藝術跨域學分學程」中的資源枯竭與永續設計、人工智慧城市與未來生活空間、建研所國際學程READ LAB專題研究共同於科博館展出火星相關專題。
由該課程修課學生組成的SOMAAD (Solution for Mars? Algae and Diatoms!)團隊,製作了一套「藻類置換大氣系統」,模擬火星生態系統中的水循環問題解決方案:利用薩巴捷反應式生成甲烷和水,並利用產出的水來養殖藻類和矽藻,建立氧氣循環;產出的水亦可用來製作肥料及生物燃料、作為集約化農業水耕系統水源;最重要的是得以產生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使火星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
SOMAAD團隊於科博館展示現場架設藻類置換大氣系統
藻類置換大氣系統架設完成
向民眾解說中
王立志副校長於展示現場接受訪問
另一由Mrinalini Mishra助理教授帶領的H2-GEN團隊,展示主題為「水電解及氫燃料電池於火星文明及太空站之應用」。
與民眾互動
Mrinalini Mishra助理教授向科博館孫館長解說水電解及氫燃料電池運作原理
後排左起:理學院楊定亞院長、國際學院James Sims院長、H2-GEN團隊指導教授Mrinalini Mishra、科博館孫館長、王立志副校長、永續學程Cara Lin Bridgman助理教授、創藝學院林文海院長與學生合照
SOMAAD與H2-GEN團隊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