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透過「照顧」議題作為主軸,讓學生思考與學習不同的「照顧」面向(形式、對象、方法、場域等)外,也透過課程設計,讓學生擔任教學者的角色,得以透過此課程之進行,反覆思考自己如何作為一個教學/學習者,也期待自己成為怎樣的教學/學習者,對於課程議題內容外有更多元的態度學習。
照顧的面向有非常多元,本門課學生們自行分組(2-3人一組),透過與助教或老師討論自己設計的課程,並帶領同學們一起討論,在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知識。而課程設計主要有「演講」、「電影討論」、「實地參訪」、以及「工作坊」四種形式。學生們自己決定的課程主題非常多元且有趣,從對「人」的照顧(如父母的照顧、女性是最好的照顧者?、學童照顧),以及對「動物」的照顧(工作犬的照顧、流浪動物的照顧),到對「食物」的照顧(剩食工作坊),所有的課程主題活動除了本門課修習的學生之外也開放給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非修課學生參與,等於在不同的主題上學生們自行設計了一場完整的課程安排。
在女性照顧議題上,學生們找了講師吳羽茜來和大家討論「為母則強?是天性還是建構?」,這是女性擔任小孩「主要照顧者」這個角色上的議題,這議題涵蓋範圍很廣,從兩性平等出發一直到台灣家庭文化都能討論到,同學們也與講師討論的十分熱烈,而這組負責的同學瑜演講過後也自行設計學習單讓同學們填寫,收穫了正反兩面的意見,也再次開啟另一次的對話,並以此討論為這一組別的作業。
除了演講討論之外,也有組別設計「校外參訪」,例如這一組的同學們主要是講「工作犬」的照顧,安排了到「屏科大工作犬訓練中心」參訪,且在遊覽車上帶領同學們觀看紀錄片,並且討論關於大家對工作犬的看法。
整學期的課程下來修課同學們都表示負擔很大,不像修習一般的課程只要上課時間到就出現在課堂上,然後交交報告或背書考試就好,但能學到很多,例如時間規劃,行程安排,以及對主題的熟悉度,因為需要帶同學們討論,所以自己一定要比同學們更了解這個主題的內容,故在這堂課上,學生們都有顯著的成長,和剛開始茫然的不知所措相比顯得穩重許多。